找到相关内容54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空老法师对净宗同修的讲话

    ,人心反常。什么叫常?我们中国讲五常五常是做人的根本,也就是在六道里面轮回取得人身的五个条件,这五个条件少一个你得不到人身。那你看看现在的芸芸众生,来生有几个人能得人身?别看别人,先看自己,自己我来生能不能得人身?这五个字你有没有具备。五常是什么,你们都知道吗?(仁义礼智信)。对!跟五戒是一个意思。仁,不杀生;义,不偷盗;礼,不邪淫;智,不迷惑,不饮酒,饮酒迷惑,酒醉了就迷惑,不迷惑;信,不妄语...

    净空老法师主讲

    |净宗|教育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4331434508.html
  • 佛学、老庄与儒学

    唐高宗还下诏加以禁止。后经过宗密等人的调合,杜撰有《父母报恩经》等迎合中国习俗的著作,这是从出世佛教走向人间佛教。 不过从牟子到康僧会等人,将佛教“五戒”与儒家“五常”相比附,这样调合儒释还是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2343457.html
  • 天台智者的儒道观

    对儒教加以肯定,实际上寄寓着他期盼海宴河清、天下治平的社会关切,也是中国大乘佛教慈悲情怀的体现。   智者还将佛教的五戒与儒教的五常、五行、五经相比附,认为周孔之法就是佛法。他在《摩诃止观》卷第六上...周孔立此五常,为世间法药,救治人病。又五行似五戒。不杀防木,不盗防金,不淫防水,不妄语防土,不饮酒防火。又五经似五戒。《礼》明撙节,此防饮酒。《乐》和心,防淫。《诗》风刺,防杀。《尚书》明义,防盗。《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0743631.html
  • 佛教以孝为本论

    举凡五常百行,无非孝道发挥。故《礼》之祭义云:“断一树,杀一兽,不以其时,非孝也。”故曰:“孝悌之道,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也。”论孝至此,可谓至矣尽矣,无以复加矣!然其为孝,皆显乎耳目之间,人所易见。惟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244058.html
  • 佛法与现实人生

    即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所产生的一种最适当最合理的思想行为;故儒家以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为五伦。所谓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兄弟有序,朋友有信,这叫五常;那么佛教既教人离亲出家,君臣不愿...不离世间法,离了世间法,出世法便无从建立,诚如六祖所谓:「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求菩提,恰如觅兔角」。佛法中所说的世间法,是在五戒十善,五戒可摄在十善之中。十善与儒家的五常(仁义礼智信)之理相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351258.html
  • 五戒与现代社会

    的生活?但如何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呢?佛陀对弟子们宣说了五戒,依此修持,现世不仅幸福美满,来生更可保人身不失。这正与我国儒家“五常”不谋而合。不杀生,仁也,不偷盗,义也;不邪淫,礼也;不饮酒,智也;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0654852.html
  • 佛教“经济伦理观”略述

    善”为标准来要求自己,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处处和气事事如意;我们的社会安定和家庭和睦。儒家以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[②]五常来治国安邦,此五常与佛教五戒是意同而名不同,人们只知儒家“三纲五常”[③]之伦理...十戒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嗔、不痴。  [②] 五常:仁者慈而不杀,义者忠而不盗,礼者孝而不乱,智者慧而不饮,信者诚而不妄。  [③] 三纲:指君为臣纲,父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2465174.html
  • 杀生之害

    多结宿冤,七毒心行药,八悭悋饮食,九轻慢圣贤,十毀谤师法”,均获多病之果报。 总而言之,杀生者所得能得的果报有以下十大方面:一冤家转多,二见者不喜,三有情惊怖,四恒受苦恼,五常思杀业,六梦见忧苦,七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1875767.html
  • 佛教“以孝为本”论——印光大师

    亲,孝也。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其亲,大孝也。 推极而论,举凡五常百行,无非孝道发挥。 故《礼》之“祭义”云:断一树,杀一兽,不以其时,非孝也。故曰:孝悌之道,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也。 论孝至此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3076431.html
  • 圆瑛法师“儒佛会通”思想略述

    ldquo;儒佛会通”思想,既有继承前人的方面,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。   一、五戒与五常   圆瑛法师在《挽救人心之惟一方法》中明确地说:   又佛氏五戒,即儒家之五常,二者相较,若合符节。...此五戒即儒教中五常:不杀生,仁也;不偷盗,义也;不邪淫,礼也;不妄语,信也;不饮酒,智也。能持五戒即具有道德。能知持戒,可以生善灭恶,即是学问。如是阅历世情,以验持戒不持戒之得失,自可深信因果,看杀人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0961551.html